报纸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成功的领导者都善于运用报纸这一传媒。毛泽东一生都对报纸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报刊,并利用报刊了解天下大事,指导工作。正是通过读报,毛泽东“发现”了延安和西柏坡,并将它们先后确定为党中央的所在地。
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毛泽东也不忘设法搞报纸来读。在井冈山时期,由于被敌围困,消息闭塞,毛泽东多次派人到敌战区买报纸、订报甚至是抢报。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开辟红色根据地,能看到各种报纸,他大为高兴。1929年4月5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说:“在湘赣边界时,因敌人封锁,曾两三个月看不到报纸。去年9月以来,可以到吉安、长沙买报了,然得到亦很难,到赣南闽西以来,因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县可看到何键的机关报,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路(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
在反围剿的战斗胜利时,缴获来的大量《中央日报》成为了毛泽东同志了解时局信息的来源,他参考报纸资料,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文章。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毛泽东从缴获的伪《山西日报》中发现了陕北红军的消息,毅然决定“我们的长征,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这一消息指引着中国工农红军拨开重重迷雾,胜利到达陕北。此说来源于聂荣臻著《聂荣臻回忆录》,该书上卷第290页写道:“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信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到延安以后,毛泽东有一次曾非常认真地说道:“要是一天不看报是缺点,三天不看报就是错误了”。1947年3月31日,当刘少奇和朱德离开他们生活战斗10多个年头的陕北,带领中央工委去寻找新的中共中央落脚点的时候,毛泽东说了一句话:“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
毛泽东把刘少奇他们指向白毛女的故乡,当然并不是仅仅因为《白毛女》这部戏,虽然在此之前毛泽东并未到过平山,连晋察冀边区都没有去过,但是他很早就在关注平山了。
毛泽东关注平山就是从读报开始的。山西的《朝阳日报》曾报道过平山县红军游击队的消息。早在大革命时期,平山县就有了共产党员,上世纪30年代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并且组建了平山县各级党组织。平山县的革命斗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得轰轰烈烈,影响很大,平山县的红军游击队活动频繁,曾有力地策应了红军北上抗日及东渡黄河,平山县也因此一度被称作是“北方兴国”。1938年7月,《新华日报》再一次发表了一篇长篇采访通讯《一个不平凡的县》,详细报道了平山县抗日游击队和“平山团”的事迹,平山县再次以抗日模范县之名享誉全国。
正是这两份报纸的有关报道,使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最终选择了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1948年,毛泽东一到西柏坡,就提出“凡是敌战区的报纸,不论是大报、小报都要,什么《世界日报》、《益世报》、《平民日报》、《华北日报》、《新民报》等等,能买多少,买多少,送给党中央研究”。坚持研究与分析报纸尤其是反动派的报纸,以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正是毛泽东能屡屡克敌制胜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都为报纸撰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评论文章。用以指导全国的工作。由于能很好地运用报纸的功能,使得毛泽东的领导魅力又凭添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