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高质量推动新时代农民党员队伍建设,是总结运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宝贵经验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现实需要,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延伸,村党组织建设质量有所提高。新发展阶段推动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需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探索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架构,推动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实现组织设置无死角、组织活动无空白、组织作用发挥不缺位。要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统筹资源、协调利益、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动村党组织活动方式从偏于形式向注重实效转变。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折不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民党员。健全村党组织履职尽责的监督体系和问责机制,真正把村党组织主体责任和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全面落实到位,让村党组织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推动农民党员队伍协调发展。新发展阶段推动农民党员队伍协调发展,需强化对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分析研究,压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发展农民党员责任,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发展农民党员工作新格局。县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好“一线指挥部”作用,定期召开发展农民党员工作专题会议,对乡镇发展农民党员的工作进展进行全面检查,对乡镇在发展农民党员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乡镇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乡镇党委委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把推动农民党员协调发展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范围,形成乡镇党委统一领导、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运行有效的发展农民党员工作体系。村党组织要拓宽发展农民党员的视野,畅通发展农民党员渠道,更加注重从农村妇女、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
推动农民党员队伍充分发展。新发展阶段推动农民党员队伍充分发展,需聚焦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补齐工作短板。要科学制定农民党员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发展农民党员的目标责任和分析研判制度,把发展农民党员纳入村党组织书记考核指标。切实提升村党组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村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提升村党组织对农村优秀青年的吸引力,让最优秀的人才在党内成为农民共识,让“我要入党”成为农村优秀青年的新追求,引导农村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扰。
抓好流动农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农民党员流动更加频繁,流动农民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发展阶段抓好流动农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需因地制宜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创新流动农民党员组织设置模式,建立流动农民党员沟通联系机制,做到流动农民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及时纳入组织管理。要建立健全流动农民党员管理台账,完善流动农民党员外出报备、返乡报到、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定期向流出地汇报等制度,确保村党组织始终掌握流动农民党员的相关信息。鼓励支持引导流动农民党员通过网络平台、掌上课堂、党建公众号等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流动农民党员集中返乡的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以联谊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流动农民党员在外务工经商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听取他们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建议,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
推动农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农民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投身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看我国农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新发展阶段推动农民党员发展先锋模范作用,需大力提升农民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理论认知和行动自觉。要从农民党员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强化党性意识,聚焦“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以及农民党员困惑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聚焦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联系困难户、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增强农民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分别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