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网

029-85385207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发布日期:2022-06-22 11:37:33         浏览次数:688         来源:《党委中心组学习》2022年第3期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极大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视野和内涵,深入回答了“传播什么,为什么要传播,怎样传播”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传播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再次强调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全面发挥学术和人才优势,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推动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一、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重要论述的思想脉络及科学内涵

中国长期以来就有着眼天下、面向世界的话语自觉。与西方国家“以个体利益为重”不同,中国典籍《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代表了中国人修己安人、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对公正、民本、和谐天下秩序的向往。历经兴衰变迁,在同域外各民族交往中,中国始终倡行“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不仅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情的丝路长歌,也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景。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深知“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的解放是其毕生事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作出了“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庄严承诺。1935年,毛泽东同志写下诗词“环球同此凉热”;1950年,北京天安门城楼东侧即镌刻上“世界人民大团结”字样;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从全人类的高度来研究发展问题”。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理论勇气、深厚的天下情怀,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差异,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发展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新举措,将“天下大同”理想内化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不懈奋斗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力量”,明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首次将“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作为一个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进行论述,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基础上实现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的新跃升。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与主张,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站在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思想、重大理念。

从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义、关键要素、方法路径的认识提升到更高水平,反映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擘画人类未来美好愿景的真理性、规律性探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世界、心系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情怀。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实践中,去粗取精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哲思观,是形成中国方案的思想、逻辑和精神。中国方案是中国智慧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解决办法,是各国能够拿来即用的有效“药方”。而中国力量则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彰显出的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汇集起的不可战胜的磅礴精神伟力。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传播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的过程中,世界也在经历着力量重塑,从“西方治理”逐渐走向“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乃至中国力量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的、包容性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是进一步提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全球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重要内核,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精神,注入了中国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今日的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今日的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了解中国,越来越需要像中国这样的领导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提出要更好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这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强烈自信,也是让世界进一步增进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认识认同的必然要求。只有讲清楚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依据、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所展现的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通过中国声音这个直观载体传播出来,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回答好中国道路为什么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已经为世界作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

(一)中国声音是直观的讲述形式和传播载体

中国声音是指能够准确描述中国行为、解读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观点、表达中国思想的信息内容,是能够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中国声音的本质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讲述,把中国怎么样、怎么做、怎么想的话语权、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传播中国声音既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又要主动面对和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疑虑和关切;既要自豪地讲成绩,又要勇于直面问题;既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又要勇于直面国际舆论斗争。只有参透讲好中国故事的“道”,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术”,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台”,做到既敢于发声又善于发声,才能真正把中国故事讲遍世界,把中国声音传遍全球,把我们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因此,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最直观的讲述形式和传播载体。

(二)中国理论是系统的传播内容和表达框架

中国理论是指植根于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伟大实践的土壤,经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系统化的理论阐明,形成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经验升华和知识体系。中国理论的最显著特征是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达到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系统化、学术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不断深入,一些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和标识性概念持续推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希望从中国理论中汲取智慧、寻求方案的愿望愈发强烈。这一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将中国经验提炼升华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性理论和普遍性知识,才能真正形成世界性影响,为推动人类文明薪火相传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传播好中国理论,是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重要内容,也是系统化表达框架。

(三)中国思想是根本的价值遵循和精神内核

思想是高于一般意识的思维活动的结果。中国思想是中国理论的整体凝练与升华,一般表现为价值理念、理想信念。正确的思想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就会转变为推动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思想旗帜和科学行动指南,也站在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人类共同进步明确了前进方向。传播好中国思想,最根本的是紧紧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彰显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把这一重要思想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讲清楚,把这一重要思想所阐明的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讲清楚。由此可见,传播好中国思想,是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根本价值遵循和精神内核。

二、深刻领会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重要意义

中国声音需要日常的传播频度,中国理论需要长期的总结积累,中国思想则蕴含着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深层内涵。从日常传播好中国声音,到形成家喻户晓的中国理论,再到推动在全球深入人心的中国思想,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长期稳定发展营造更好的内外部环境, 进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传播中国声音是填补国际舆论欠缺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下出现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传统西方观点与思维惯性无法准确理解与解释当今世界,更无法破解全球困局。但由于西方长期掌握着“文化霸权”,占据着国际话语体系的主导地位,作为美西方实现话语霸权工具的媒体工具左右着世界舆论,长期习惯于以“民主”来戕害民主、以“自由”来抹杀自由、以“平等”来消灭平等,妄图以西方是非为是非,对中国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进行宣传鼓动,使得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释、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事实。因此在国际舆论上,我们在一段时间中处于缺席状态,更时常处于有理没处说、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这个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中国绝不能成为一个物质富裕而话语贫瘠的“跛脚巨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中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通过长期性对外发声,传播中国声音,不仅是对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误读中国的一种回应,也是对西方声音过度充斥世界状况的一种矫正,更是还原历史真相、解开现实迷惑、阐释人类未来的一种贡献,体现了中国学者以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为己任的学术担当和以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的高度自觉。

(二)传播中国理论是诠释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了“贫困陷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显示出领先世界的能力与优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与此同时,部分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拉大、政治极化严重、社会撕裂加剧等资本主义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放任不管更让经济社会备受重创。而中国仍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显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深刻昭示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

中国已经发生的故事,只能用中国自己的理论才能讲好、书写好。西方一些强势话语,时常把中国奇迹背后之道归结于遵循了西方理论、走了西方道路,企图争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解释权”。针对这种“话语霸权”“理论霸权”,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总结凝练成世界熟识的知识框架,帮助国外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道路的新选项的同时,也给予发达经济体治国理政的新启示、新选择。

(三)传播中国思想是凝结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要义

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这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联合体,他曾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如此展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个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是真正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代化,创造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进入新时代,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要思想理念,获得世界的广泛认可。这些重要理念不仅是继承发扬五千年中华文明和而不同、开放包容思想的高度凝练,也融合、借鉴与吸取了西方近现代化进程中一度引领世界的特性、经验与教训。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内核,不仅可以拓展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更是对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深邃思想的现实探索和时代呈现,为各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携手一同越过阻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真正的共同体”提供了精神引领。

三、全面把握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核心任务

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础是掌握中国理论,掌握好中国理论的关键是内化中国思想。深厚中国思想的内涵会使中国理论的影响更为坚实,独特中国理论的要义会使得中国声音的讲述更有底气。中国声音是传播的切入点,重在亲和力和实效性;中国理论是传播的着力点,重在系统性和说服力;中国思想是传播的制高点,重在开创性和深刻性。科学把握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核心任务和战略重点,有助于我们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传播效能。

(一)优化中国声音的日常讲述

中国故事需要通过中国声音来讲述,中国道理需要通过中国声音来阐明。当下传播中国声音必须直面“有没有”“对不对”“好不好”三大问题。“有没有”致力于解决世界人民能否听到看到中国之所做所想的问题;“对不对”致力于解决相关信息内容是否真实、详尽的问题;“好不好”致力于解决叙述同一内容或思想时,是否采用了观众最喜欢的、最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的问题。我们既要讲述鲜活又感人、平凡又伟大的事例与细节,又要开展久久为功、日夜兼程式的传播。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持续扭转信息上的“逆差”,破解形象上的“反差”,塑造客观、清晰、正面的中国形象。要建好各类高端智库,用好重大活动、海外文化交流阵地,用活多种文化形式,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的好声音。

(二)厚植中国理论的坚实根基

正如列宁指出的,即使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也不过是“总的指导原理”,具体说来,“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若要扩大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根植于中国大地、回应时代呼唤,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为此,要深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土壤,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要加大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传播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表述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

(三)彰显中国思想的世界贡献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唯物史观就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的历史观,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的历史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一切思想都需要从物质实践的角度出发,中国思想要稳固屹立于世界思想之林,就需要在全球治理实践中有更显著的进步和更亮眼的成绩,以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和实践水平为导向,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思路与启示。正因如此,传播中国思想要树立起“胸怀人类”情怀、“兼济天下”担当,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从人类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从实际影响效果的角度考虑,持续提炼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主动向各国分享经验、提供帮助,不断推进传播中国思想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为增进人类福祉、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四、高校要为更好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提供强劲动力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是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主力军。高校要以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为己任,不断增强将中国声音准确广泛在国际舆论中传播的能力、用中国理论深入研究世界变局的能力、以中国思想积极推动文明进步的能力,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大命题、重要论述、重要概念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着力点,将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更好地引领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知识构建、教材编写。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的故事,帮助国外民众明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鲜明本色,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独特优越性,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二)深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为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传播夯基培土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方法手段,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深化“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国际学术研讨,加快实施新中国文明史、新世界文明史研究重大工程,对外翻译一批中国大师的学术经典名著,推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既反映中国立场又为国际学术界所理解和接受的学术命题、学术范畴和标识性概念,以有组织科研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推进学术话语的大众传播,加快中国学术“走出去”的步伐,在博采众长中形成中国学术、中国思想的大视野、大格局,保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彰显出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永恒思想魅力。推动国际研究合作,建设海外中国学术中心,积极承担涉及人类生存发展共性问题的教育和科研攻关任务,支持围绕中国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的重大科研立项,为传播中国理论提供平台支撑。

(三)推动高校国际传播制度创新和平台建设,持续开拓有利于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传播的多元交流机制

加快构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育才造士,着力打造国际治理人才培养推送的战略基地,优化国际学生生源结构,鼓励学生国际访学与参与国际项目,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扩大全球“朋友圈”,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智库机构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与海外民间文化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海外有影响力人士参与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事业中。依托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海外孔子学院等平台,大力举办“知识‘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年会”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版合作联盟,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开展世界一流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发展指数研究,持续提升学术主动权、话语权。加强完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经费投入,帮助各级机构推动实际工作、解决具体困难,形成自觉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阐释宣传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良好氛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快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与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传播同向共进,不断开创用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新局面,为推动国际社会同心合力、和衷共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党委中心组学习》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