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道路何以自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概括出“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就是其中之一。中国道路是一条独立自主之路、守正创新之路,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贡献世界之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独立自主之路
《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中国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在当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道路。
现代化是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只有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国家才有可能跻身现代化国家行列。中国道路破解了“依附”发展或“脱钩”发展的道路选择悖论。中国既不“脱钩”也不“依附”,走出了一条发展新道路: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同时掌握发展主动权,保持发展的独立自主性。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揭示了中国社会变革之路的原创性特点,彰显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力量。
守正创新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勇开新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展现出日益光明的发展前景。”“坚定不移”表达的是“守正”,“勇开新路”表达的是“创新”。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开创并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又立足和遵从现实国情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在发展中实现了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些基本原则。比如,在领导制度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道路相较于西方国家的资本至上原则,解构了资本逻辑与现代性逻辑的同一性,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此外,在国体和政体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基因血脉。
中国共产党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伟大政党。不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比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系列新探索新实践,既确保了国民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也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党的坚强领导引领国家发展进步,我们党勇立时代潮头,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中国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传承文明之路
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犹如浴火凤凰、涅槃重生,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当代价值。这种文化底色、文明底蕴也赋予了中国道路鲜明的中国特色,将其与西方道路区分了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厚重的文明自信、强烈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更来自于从未断绝的历史传统、来自于不断积淀的精神内核。中国道路是一条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既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又与时代主题同频共振,是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现代化。当代中国坚守中华文明传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未来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路,不仅让中国人民的精神由被动走向主动和自觉,也开启了实现人类自我解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正因为有文化的滋养,中国道路才最有韧劲、最具内涵、最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不单是重现昔日辉煌,而是一种文明的勃兴。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贡献世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将西方的现代化老路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二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三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四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中国道路纠正并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固有缺陷,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并垄断话语权的格局,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思维定式。
中国道路基本的价值遵循是和平发展,昭示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大同理想。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不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更不是真正的“文明”之路。纵观当今欧美发达国家,几乎都有对外侵略和殖民的历史,以至于“国强必霸”已成为世界上不少人的思维定式。资本主义现代化意味着整个社会不可避免地日益分化和对立。中国式现代化彻底颠覆了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走出了一条秉承“增量思维”、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的现代化新道路。这条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现代化道路与生俱来的道义优势,正日益转化为对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吸引力。
中国道路走的是全面协调而不是单向度的现代化,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性。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实现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全面协调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发展目标,是全面协调发展、全方位提升的现代化,充分彰显了文明的系统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道路是对西方传统现代化的扬弃和超越,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路径依赖。我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发展的成功,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作者单位分别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