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网

029-85385207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为红色基因注入时代力量——西法大师生奋力谱写“战疫”之歌

发布日期:2022-02-23 16:02:00         浏览次数:1514         来源:西北政法大学

辛丑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破了城市的安宁。2021年12月16日,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实施封闭式管理。12月23日,长安校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西法大师生共同经历了一场严峻复杂的防疫大考,进行了一场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最终牢牢守住了校园“零确诊、零疫情”的防疫底线,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和行政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要求,坚持把师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着力抓实抓细抓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冲到一线,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近300名教职工志愿者、1400余名学生志愿者、100余名退休教师及社区志愿者投身抗疫;“志愿红”和“天使白”以生命赴生命、以平凡铸伟大,成为这个冬天最美的颜色。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没有人是局外人。身处疫情中心的西法大16000余名在校师生始终牢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坚持和弘扬“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将家国情怀与初心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时代力量注入红色基因,凝聚为攻坚克难的澎湃动能,奋力谱写出了一曲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西法大“战疫之歌”。

政治坚定、听党指挥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政治坚定”是学校“老延大”优良传统中最重要的“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学校党委和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抗疫斗争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争分夺秒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是党员我在前,疫情不退我不退!” 在校党委统一部署下,19个二级党组织、179个党支部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担当在前,把守护校园安全当作“战场”,把师生居民当作家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师生服务的铮铮誓言。

长安、雁塔两校区教职工住宅楼成立33个临时党支部,选拔百余名下沉社区一线干部和党员教职工志愿者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临时楼长、单元长,建立临时党支部书记(楼长)工作机制,把党的组织建立在疫情防控前沿阵地,做到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为落实“应考尽考、平安研考”要求,近百名党员志愿者迅速集结,组成“党员护考突击队”,为考生“送考上门”以及“点对点”接送考生到校参加考试。600余名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生监考、考务等工作,其中包括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老教授、教学科研骨干、管理干部、教辅人员。

学生返乡期间,一支由120多名党员组成的“红色”队伍坚守在岗、挺在一线,连续奋战100多个小时,一次次跟着车辆冒雪往返于学校和西安各地市、一场三站之间,护送一万余名学生顺利踏上回家之路。“是党员,就应该关键时刻挺得出、顶得上!”这是所有党员志愿者的心声。

“坚决守好学校的第一道防线。”保卫处(武装部)积极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压实疫情防控责任链条,坚决守严门、管住人、把好关。全体保卫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24小时待命,用执着与奉献守护着校园的安宁。

“我们都是西法大的一员,也曾都是军人,而今三秦大地疫情肆虐,我们恳请出征抗疫,望组织批准!”疫情突起,20多名退伍大学生连夜写下请战书,要求加入抗疫一线队伍。“我报名参加公安学院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积极参与校园抗疫志愿工作,带头扛起使命责任、带头落实防疫要求、带头发扬伟大抗疫精神,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在写下请战书的同时,公安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向全体学生党员发出了“共克时艰,党员我先行”的倡议,支部47名正式党员和45名发展对象全部参与其中。

为了守好疫情期间学生的思想教育关、身心健康关,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阵地建设,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成立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指导委员会、站务委员会,建立学生公寓“副书记——辅导员——楼层长——宿舍长”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由学院副书记担任楼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担任楼层长。全校70多名学工干部进驻学生宿舍,以担当之勇、奋斗之志、决胜之心坚守岗位,为进一步做好科学化、精细化的学生管理服务提供保证。

40余名专业教师在认真完成线上教学工作的同时,化身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本色。

民商法学院副院长百晓锋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雁塔校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为12号楼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和民商法学院凤建军老师、公安学院郭永亮老师组成工作组,承担了近100户居民的服务保障。“有困难找楼长!凡是能提供的帮助我们都不会推辞。”

退休党员教师王有信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为老同志服务,引导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核酸检测,封控管理期间又加入临时党支部临时楼长工作组,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协助清运生活垃圾、上门进行核酸检测登记,深受居民好评。“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是党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应有的实际行动,退休不褪色、退休不退责,我作为从事近40年思政教育的老党员,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党委组织部组织员樊丁同志发扬组工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连续在岗40多天,多次承担我校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200余名教职工志愿者参与研究生考试送考监考、教师公寓核酸检测、为居民发放生活物资、转运学生离校返乡等工作……哪里需要志愿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志愿者们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积极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种精神也同样激励着我不断拼搏、奉献!”

杨柳和贺星婵是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的辅导员,这对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妻闻令即战,毫不犹豫的选择共同驻守学校,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护航,践行了“不论顺境或逆境,都彼此相爱直到永远”的庄重誓言。“全体辅导员‘人在哪里,岗位就在哪里’,我们会发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全力以赴守好‘责任田’。”

经济法学院团委书记王文是研究生考试期间“党员护考突击队”的成员,也是护送学生安全返乡的“红色”队伍成员。他保持全天候通讯畅通,组织学生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陪同烫伤学生前往医院就医,深入学生宿舍送温暖…… “疫情暴发以来,所有辅导员都义无反顾的坚守一线,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会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以身作则、冲锋在前。”

“上下同欲者胜。”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一声声誓言……无不诉说着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初心。全校共产党员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决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谱写出一部“亮身份、担使命、走在前、做表率”的嘹亮战“疫”协奏曲。

实事求是、精准施策

全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尊重科学”的伟大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面对疫情,学校党委和行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精准研判校园疫情防控形势,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应对新冠疫情防控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全员核酸检测组、流调及重点人群管控与转运组、后勤保障组、学生健康监测和管理组、教职工健康监测和管理组、其他居民健康监测和管理组、医疗和物质保障组、安全保卫组、教学管理组、舆情管控与党员先锋组、督导检查组、滞留市内省外考生防控管理组等13个专项工作组,均由校级领导担任组长。制定《应对新冠疫情防控专班工作方案》《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疫情动态管控工作方案》等工作文件,实行全覆盖、全链条管理,实施“日研判、早交办、晚调度、日报告”制度,形成“决策——分办——落实——反馈——上报”督查督办链条,进一步夯实责任、明确分工,做到疫情防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精准高效”,坚决阻断疫情进入校园。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作为本单位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构建完善自上而下、快捷明晰的网格管理体系。全体学工干部、医护人员、安保人员、后勤服务保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住校值守,关心学生需求,疏导学生情绪,做好服务保障。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总体要求,由人事处牵头、各单位联络员组成教职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工作团队,承担全校在职教职工及其同住人员、租住户,校聘临聘人员及其同住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工作,形成了“指挥部—工作团队—教职工”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疫情期间,各类数据头绪繁杂,统计任务艰巨,团队全体同志主动担当、不辞辛苦、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坚持每天上传下达汇总筛查各类数据和信息,努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一人一案”建好台账,以实事求是作风共同织起学校防疫数据网。

有效应对疫情,科学防控是关键。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学校进一步完善分工、压实责任、优化流程,严格设置发热诊室和隔离室,将一般病员与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热等可疑症状患者区分就诊,严控交叉感染;建立疫期上岗人员及就诊人员测温、实名登记制度,学校居家隔离人员监测责任体系;切实保障医疗用品供应,多种途径调配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用酒精等急需医疗物资;逐户排查人员类别、统计核酸检测人员,强化居家隔离人员监督管理,处理群众紧急生活问题及突发问题,按需办理教师公寓出入证;所有医护人员24小时待岗,每天轮班上岗,医护双岗,确保教职工及在校学生能及时接诊。

为确保师生的生活物资保障,学校积极拓宽物资采购渠道,千方百计组织货源,食堂的米、面、油储备可以保证全校10天以上的供给,饭菜品种与封校前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对超市商品和食堂饭菜销售价格、标准份量、中低高档比例、明码标价、食品保质期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杜绝哄抬物价、分量不足等情况出现;及时准备疫情期间社区的各项物资保障,通过线上订购和线下直接购买的方式为教职工供应新鲜蔬菜和米面等生活物资,对无法做饭的住户采取网上订餐服务,联系药品统一配送,联系天然气线下移动购买,满足教职工日常生活需求;严格执行消杀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做好消杀工作,做好消杀记录,清理卫生死角,确保消杀效果。

为确保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疫情防控万无一失,11个工作小组连夜成立,全面打响“研究生考试组考攻坚战”。在前期摸排考生报名信息、协调滞留考生借考等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一生一策”,不断调整具体安排,及时解决新问题,采用就地借考、送考上门等方式,全力保证考生安全有序、公平公正参加考试,圆满实现“应考尽考、平安研考”。

1月21日早上6:00,随着第一辆满载学生的大巴在风雪中稳稳驶出校园,史上“最难返家”拉开序幕。为了保障学生平安返乡,学校成立学生寒假返乡工作专班,按照“分类管理、错峰离校,能返尽返、愿留尽留,精准摸排、闭环管理”原则,建立“一人一档”离校信息台账,协调转运车辆400余辆,精心组织学生分批错峰离校返乡。数百名教职工及志愿者经过10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护送一万余名学生顺利踏上回家之路。

勇于创新、攻坚克难

真正把师生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场“大考”“硬仗”,既是对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的考验。

抗疫斗争中,制度优化和举措创新合力按下快进键。为实时细化、强化、实化疫情防控措施,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况,学校建立“宿舍——班级——年级——学院”四级数据统计体系,落实学生在校情况日排查、日汇报制度,结合“我在校园”系统,累计统计学生健康信息2.8万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通疫情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救助通道,为8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冬季送温暖补助及临时困难补助共计3.6万元。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调研和比对,设计小程序发放疫情统计问卷十余类,大幅提高教职工相关数据信息统计工作效率与准确度。认真摸排、仔细核实,用专项党费为2名因密接长期隔离学生及86名经济困难学生每人发放慰问金,共计4.5万元。

为全面保障在校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学校将服务保障做细做实,为在校学生发放口罩共计36.87万只,每日四次全面消杀、装设学生专线电话、做好用电保障、及时清理转运生活垃圾,实行错峰吃饭、错峰购物、错峰洗浴。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协助做好维持核酸检测、超市购物、食堂取餐等区域秩序维护和生活物资配发等工作。对被隔离管控学生实施“一生一策”制度,并切实做好隔离区域的供水、供餐等生活保障。

抗疫期间,学校坚持“停课不停学”,印发《关于调整本学期期末考试及相关教学工作的通知》和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2022年1月4日,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正式启动。全校本科教学应开设1806个课堂,实际开设1797个课堂,开课率达99.5%,做到了“应开尽开”。为确保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等质同效,教师们精心谋划、认真准备,积极探索教学平台功能,丰富教学资源,动态调整教学策略,通过翻转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多模态教学以及面对面知识串讲、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针对就业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开展网上简历、求职、专题培训等工作,提升学生就业技能。

对青年学生而言,这场与疫情对抗的战斗,既是一本鲜活厚重的实践教材,又是一堂深刻现实的成长大课。近16000余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学校把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结合“云端课堂”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广泛宣传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例、先进人物,讲好西法大抗疫故事,将战“疫”奋斗历程书写成一部爱国主义与爱校荣校相熔铸的鲜活、生动教材,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抗疫思政课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人生大课。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坚持做到指导帮扶“不掉线”,开通线上心理咨询及紧急心理援助热线,共接待学生线上心理咨询27人次,接待电话紧急心理援助10人次,开展3场《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调适》线上主题讲座。对情绪、心理波动较大、个别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主动关心,开展一对一线上谈心谈话,及时缓解压力情绪。

师生以“艺”战“疫”,通过“21天线上读书打卡”、“元旦线上游园会”、书写抗疫作品、录制居家健身教学视频、辅导员代表“快闪”、同上一堂战疫思政课、拍摄《先生请出山——西法大辅导员防疫版》宣传视频、谱写防疫rap歌曲《长安•常安》等,为疫情防控注入温暖和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年老不能自理人员、身体疾病特殊情况及隔离区管控人员,学校实行点对点负责制,安排专人上门进行核酸采样,解决了居家人员的后顾之忧,用接地气的方式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一场“人民战争”的淬炼,奋不顾身投入“战斗”的是每一个平凡的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的西法大在这场特殊战斗中激发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意志、“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同心同德、团结合作、服从大局,绘就出“命运与共”的时代画卷。

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不破楼兰终不还”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苦难考验了中国人民,也锻炼了中国人民。”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严重疫情,全体西法大人在伟大抗疫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咬紧牙关、屏息聚力,不怕苦、不畏难,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激荡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铿锵旋律。

实现“零疫情、零感染”目标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以生命赴使命,以大爱护众生”的默默奉献,他们是危急时刻勇毅逆行的“英雄”。刑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梅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一人身兼数职,承担排查学生情况、做好服务保障、组织防疫宣传等多项任务。为及时妥善做好教学组织和防疫工作,教务处副处长何玉军连续40天驻守校园,只能在深夜时候和家人孩子视频问候。人事处刘卫波克服严重的腰肌劳损,每天审核处理教职工相关数据少则几百条多则上万条,疫情严重时常常工作至凌晨3点。刑事法学院辅导员阎静婷在领取结婚证当天选择舍小家顾大家,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商学院辅导员梁菁腰部扭伤,仍毫不犹豫选择与学生站在一起,共同抗“疫”。经济法学院辅导员李小斐解囊相助家庭突逢变故的学生,并帮助学生发布求助信息、获取相关补助,多方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辅导员李彧昭不顾手部骨折,毅然收拾行囊住校工作。从人员管控到全员核酸检测,门诊部党支部书记张光始终坚守抗疫阵地最前沿,“白衣执甲”只为守护师生健康。门诊部王春静主动筹措联系防疫物资,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果敢前往商家查验审核防控物资质量及资质。图书馆文献建设部党支部书记张效伟退伍不褪色,主动请战承担研究生招生考试隔离考场监考任务。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纪砚耘主动请缨下沉抗疫一线,化身“大白”,负责协助核酸检测采样、信息核对、样本转运等任务,每次工作持续6个小时以上。校团委张革主动请缨,参加长安校区21轮次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工作。长安校区校卫队长队长冯山林克服中年丧妻的巨大痛苦,“化悲痛为力量”投身抗疫工作,白班夜班连轴转,苦活累活抢着干,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保卫干部的使命担当。培训中心党支部向机关党委缴纳特殊党费2900元,用实际行动勇担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疫情面前,西法大学子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1195名青年志愿者严格遵守学校防控工作部署,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协助医护人员进行21轮次全员核酸检测和研考师生核酸检测,累计服务27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达5600小时;350余名青年志愿者服务学生返乡,累计服务400个小时;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大队、学生社团的主要学生骨干组成“青年抗疫突击队”,化身“大白”,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公安学院2020级研究生吴豪参与志愿服务24次,承担雁塔校区居民楼、教师公寓和学生公寓的物资配送,所在团队共配送物资14170单;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王梓同,参与雁塔校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27次,服务时长近150小时;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一天是民商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贡梓远的生日,这一天,他从中午开始志愿服务至到凌晨2点才结束,将奉献的姿态作为成长最美的背书;民商法学院2020级学生符琳达作为青年志愿者大队监察部的负责人,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她道过凌晨两点的晚安、清晨四点的早安,也曾与伙伴一起坚守岗位15小时……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学校捐赠100万元及防疫物资;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三批物资,共计10000斤大米、10000斤蔬菜、50000个口罩以及防护服、消毒液、手套等防疫和生活物资,援助金额累计达60余万元;西安银桥乳业集团通过陕西省红十字会向学校捐赠价值30余万元优选乳制品;民盟西北政法大学支部向学校捐赠7000个暖宝宝和3000只N95口罩;国际法学院党委向青年志愿者捐赠1500个口罩;深圳校友为青年志愿者捐赠100套防护服;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20级研究生杨哲向学校捐赠6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国际教育学院涉外办学项目(2+2国际本科)2020级在校生宋宏博、蒋博宇、郝丰泽、杨世豪、张啸龙等5位同学向学校捐赠水果10000斤;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智超同学,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0元整……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中有你有我,无数面孔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迎战疫情,是学校前进道路上的又一次磨砺,感谢你们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英勇无畏的斗争,你们为伟大抗疫精神写下最生动的注脚,为红色基因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因子。

还好有你,因为有你,我们一定能做的更好!

不忘初心、砥砺趋前

让红色传承在新征程路上不断绽放光芒

1月24日,长安校区开展第21轮全员核酸检测,雁塔校区开展第27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员核酸、不漏一人”的防疫任务胜利完成,“零确诊、零疫情”的防疫目标圆满达成。1月27日,最后一批返乡学子顺利踏上回家旅程。至此,历时一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经历了抗“疫”斗争的淬炼和洗礼,我们要加倍珍惜得来不易的成果,时时牢记正是广大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安保人员、辅导员、志愿者以及党员干部的辛勤努力与不懈奋斗,才换来了现在的安宁。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校上下要继续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不麻痹、不松劲、不厌战,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人无精神则不立、校无精神则不兴。在这个“疫情无情人有爱”的冬日,在这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斗争中,“老延大”优良传统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得以彰显,西法大人骨子里流淌的红色血脉持续沸腾,以理想之光照耀砥砺之路,用信念之火淬炼勇毅品格,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因“初心使命”而“政治坚定”,既“实事求是”亦“勇于创新”,知“雄关漫道”遂“艰苦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舍身忘我、什么是师生至上。

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力量。在这场抗疫斗争过程中,西法大人将“老延大”优良传统和伟大抗疫精神相结合,和伟大建党精神相结合,在红色传承中注入了时代力量,在磨难中淬炼了优秀品格、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把战“疫”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让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在新征程路上展现出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成为西法大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不竭源泉。

2022年是召开党的二十大的重要之年,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坚持“老延大”优良传统,用红色精神激荡起满怀豪情,用优良传统凝聚起思想伟力,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守正创新、攻坚克难,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以筹备召开第四次党代会为契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