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网

029-85385207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发布日期:2021-12-06 10:54:56         浏览次数:1011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核心观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开辟通向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守正创新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代共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理论品质,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要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用符合新的实际的结论取代旧的过时的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以区别于脱离实践的唯心主义者或者旧唯物主义者。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理论。它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又在革命性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经受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与具体的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的不竭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也就决定了它具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

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遇到挫折,越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谱写新的理论篇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今时代具体实践相结合,始终保持其时代精神精华。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我们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就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内在理论品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有效破解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难以推进。我们要在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通过理论强党,不断攻坚克难,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代状况、同人民大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成立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旗帜,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新理论、检验理论,始终坚持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新时代,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深深扎根五千多年文化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其孕育的和谐、大同、天下为公、善治的政治理想,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不断从中汲取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才能够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此,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不断地创造出来,不断滋养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世界。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